-
研究證實傷寒結合疫苗對2歲以下兒童是安全的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給6-23個月大的嬰幼兒接種Vi-DT傷寒結合疫苗(TCV)是安全的,并且具有免疫原性。這是一個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傷寒發病率很高的群體。這項研究的結果,最新發表在EClinicalMedicine上,描述了在接種疫苗六個月后成功完成并分析了Vi-DT的II期臨床試驗。
-
患上傷寒會有哪些表現癥狀
“上星期孩子發熱,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現在熱度越來越高,經過驗血診斷為傷寒。這是怎么一回事”?家長向醫生提出了疑問。傷寒起病時有發熱、咳嗽、頭痛、乏力,而小兒傷寒初期的臨床表現常不典型,所以常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然而傷寒與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不一樣,有其自身的特點。
標簽:傷寒,類別:其它疾病
-
傷寒的四期臨床表現
傷寒潛伏期為5~ 40天,一般為10 ~14天。臨床表現輕重不同。典型病例可分為四期。①初期:一般為病程第一周。發熱為主要癥狀,體溫日漸升高,一周內可達39~40℃?砂橛形泛、頭痛、乏力、食欲減退、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②極期:病程自第二周開始為持續高熱,多為稽留熱型,經歷約10 ~14天。此期中毒癥狀多明顯,可表現表情淡漠,反應遲鈍,舌質紅,苔黃膩,腹痛、腹脹、腹瀉,肝脾腫大,少數年長兒可呈現緩脈,極少數病兒胸腹部可見少量淡紅色丘疹,也稱玫瑰疹,2~3日即消失。③緩解期:約在病程的3~4周。此期體溫逐漸下降,食欲好轉、腹脹逐漸消失,腫脹的肝脾開始回縮,但應注意警惕此時期為腸出血、腸穿孔的好發時期,且其他并發癥也常在此期伴隨發生,應及時發現,及早治療。④恢復期:為病程的第四、第五周。體溫恢復正常,食欲好轉,其他并發癥也隨之消失。
標簽:傷寒,類別:常見疾病
-
傷寒病的表現
首先要說明,這里提到的傷寒病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與中醫所說的傷寒不同,后者是指受寒,指一般的感冒。兒童的傷寒病以學齡期兒童發病為多,周歲以下嬰兒則少見。本病可見于一年四季,但以夏、秋季發病為多。大孩子得病后的表現與成人相似,病情較重,而嬰幼兒的癥狀較輕,可見不到成人患者的一些表現。
標簽:傷寒,類別:其它疾病
-
傷寒的并發癥
傷寒病可有多種并發癥。雖然近些年來通過診斷、治療水平的提高,并發癥已有所減少,但仍應警惕并發癥的發生。常見的腸道并發癥有腸出血和腸穿孔,多發生在發病后第二、三周時。因為腸道的病變在第二周時腸壁表層出現壞死,第三周形成潰瘍,因而容易發生出血和穿孔。
標簽:傷寒,類別:其它疾病
-
傷寒
傷寒是由沙門氏傷寒桿菌引起的一種發熱性疾病。感染是由于傷寒病人的糞便污染和帶菌的飲食引起。當傷寒桿菌進入血液,就會引起發熱或其他血液中毒癥狀。
標簽:傷寒,類別:傳染病
標簽大雜燴
文章 孕婦 飲食營養 飲食 懷孕 早期教育 教育 胎兒 生長發育 游戲 親子互動 胎教 語言行為 營養 性格 多動癥 早期發育 家庭教育 寶寶 早期開發 健康 孩子 親子游戲 孕期 理財 嬰兒心理 幼兒園 父母 安全 智商 家庭 母乳喂養 兒童教育 育兒書籍 喂養 孤獨癥 運動 心理健康 幼兒教育 感知覺 智力開發 疾病 生育 幼兒 興趣 發育 接種 自我保護 護理 肢體行為 智力 睡眠 性愛 胎兒發育 交往 情緒 父子關系 性教育 個性 育兒 健康護理 兒童健康 玩具 腹瀉 親子教育 注意事項 分娩 優生 感冒 疫苗 學習障礙 嬰兒發育 肌膚護理 胎教方法 妊娠 好奇心 習慣 母乳 性生活 發熱 母子關系